40歲的楊先生因腹痛掛急診,原以為吃壞肚子導致腸胃炎,經由大腸鏡檢查,果然發現大腸已經被腫瘤阻塞,連大腸鏡都無法通過,經檢查後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開刀後正追蹤病情,醫師呼籲,大腸牙周病治療方式癌已連續九年高居十大癌症榜首,民眾務必定期檢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患者當時因腹痛掛急診,但經電腦斷層檢查判斷,疑似大腸憩室炎,經由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大幅緩解牙周病治療,但由於約1%至2%左右之病人,在電腦斷層下大腸憩室炎和大腸癌難以區分,因此特別提醒患者一個月後應回診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癌可能性。

果不其然,經大腸鏡檢查後不僅發現腫瘤,甚至幾乎被腫瘤阻塞,導致大腸鏡根本無法深入,詳細檢查之後,確認為大腸癌第四期。

林敬淳表示,大腸癌發生率以50至60歲居多,發生初期少有症狀,可能僅是出血及腹痛,以致常被誤認為「痔瘡發作」、「腸胃炎」或是「便秘」,導致沒有積極治療,但當開始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貧血、腹痛腹脹,便血等等,就有可能是晚期的大腸癌,據患者描述,腹痛頻繁的狀況已經有五、六年之久,但始終沒有好好處理或檢查,才會拖成大病。

研究表明,牙周疾病是由牙齦下炎症反應的細菌引起的,所以牙周病技術上未必傳染性。然而,這導致炎症反應的細菌可以通過唾液傳播。這意味著,如果你的家庭成員擁有牙周疾病,這是一個好主意,以避免不共用餐具或口腔衛生設備與他們的唾液接觸。如果您發現你的配偶或家庭成員有可能的牙周問題(出血,牙齦紅腫,或口臭)的警告標誌,你可能想建議他們進行牙周治療。這是幫助保護每個人的口腔健康家庭。你應該考慮你的通用牙醫和牙周病積極參與你的牙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這個團隊的做法將有助於你的通用牙醫(誰是熟悉你的牙科和醫療史)和牙周病的(誰擁有豐富的經驗,治療牙周病)合作,量身定制治療方案最適合你的個別情況。

林敬淳指出,腹痛患者服用藥物後多半能緩解腹痛,但後續常需安排大腸鏡檢查,只是許多患者症狀改善就認為腸胃道都沒有問題,不再配合回診後續追蹤,使得臨床上許多大腸癌末期的患者,多半是因沒有遵照醫囑配合回診,導致牙周病治療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到末期階段。

林敬淳指出,大腸癌發生通常與家族史、飲食和腸道反覆性發炎有關,若是家中有長輩具大腸癌病史,一旦出現腸道發炎的症狀時,應積極接受檢查,另外日常飲食也應增加纖維攝取,以促進腸道蠕動,並適度攝取高蛋白、脂肪、膽固醇類的食物,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因大腸癌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榜首,林敬淳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應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若遇大便習慣改變時,更要盡速尋求專科醫師協助,才能早期揪出大腸癌。

若發現牙齦流血、牙齦腫痛、牙齦與牙齒間縫隙變大、口臭、牙齒鬆動等症狀,請及早至環宇數位牙醫接受中壢牙周病檢測與治療,我們有經驗豐富的中壢牙周治療醫師,為您提供專業、細心的牙周病諮詢建議,牙周病攸關口腔及身體健康,愈早開始進行牙周治療,就能愈早守護您的牙齒健康!牙周病的主因常是牙齒清潔不夠徹底,造成細菌堆積形成牙菌斑,使得牙齦發炎、腫脹、出血、疼痛,而發炎的牙齦容易讓細菌沿著縫隙一路往牙齒根部侵蝕,破壞牙周組織,當牙齒根部被侵蝕到一定程度,牙齒就會因不穩固而搖動甚至脫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芝宇 的頭像
    楊芝宇

    楊芝宇的Blog

    楊芝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